查看原文
其他

程鹏:《我是鸟类学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素平名师工作室 Author 陈素平名师工作室

01

引言


面向未知世界的学习,学习者必须获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可以更深层次地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那么,什么是好的项目化学习呢?下面跟大家分享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书中的一个案例,让我们一起从认知策略的角度去深入了解项目化学习,理解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的设计思路。

02

案例复述



03

案例文本


大家好,今天围绕项目化学习中认知策略的差异和大家分享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夏博士指出,项目化学习不是直接指向知识点,它是通过概念包含知识点,从而实现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
那什么是高阶学习?什么是低阶学习呢?本书对认知策略的设计选择了马扎诺(2015)的学习维度框架。此框架体现了对不同维度和层次学习的整合理解,包含了态度、认知和心智习惯,指向中小学教师的智慧实践,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说明:这个框架中,他将高阶学习看作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的过程,描述了六个方面的高阶策略。而高阶学习又是基于低阶学习进行的。从这个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基本是通过低阶认知策略就可以完成的。如:信息收集、组织、储存、巩固,这是最基础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的获取更多需要通过高阶认知策略进行的。如: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
为什么有些项目化学习让人觉得深刻又有趣,而有些项目化学习却让人觉得粗糙又表浅呢?这和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深度有关。要让学生经历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就要对项目化学习中的高阶认知策略进行设计。下面我以“我是鸟类学家”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为例,来看看项目化学习中认知策略的差异对项目化学习质量的影响。再来思考下什么样的项目设计才是一个好的项目设计。这是美国的一个案例。在加州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大纲里有这样一个学习目标:“理解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帮助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繁衍”,所以老师们就设计了一个“我是鸟类学家”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我们来看看老师们是怎么设计的。(1)确定要研究哪一种动物或植物(2)收集或阅读一些关于这种动(植)物的文章(3)了解这种生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别之处(4)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些形态特征是如何帮助该生物适应环境的(5)每个小组用海报或者演讲报告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展示出来这个设计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符合了项目化学习的典型教学特征?从问题出发、小组讨论、协作完成、结果展示等等。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下,这个项目化学习设计运用到了哪些认知策略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

(分析各个环节运用了哪些认知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主要运用的认知策略是信息点的收集和简单的展示。虽然教学形式和步骤都很像项目化学习,但学生没有使用到高阶认知策略,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肯定也没有产生对概念的本质性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份设计,这份设计又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他的设计过程。(1)看不同类型的鸟的照片,讨论其中的不同之处(2)展示鸟类的栖息地图片,根据不同鸟的形态特征来猜测它们各自的栖息地(3)学生们分组讨论,写下猜测结论和分析的理由,各小组进行猜测结论的分享,教师揭晓答案并阐述理由(4)如果你是一个鸟类学家,你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种未曾被发现过的鸟。请画出这种鸟及它的栖息地,并为它命名(5)以鸟类学家的身份写一篇学术性报告,在文章中分析这种鸟的各部分形态特征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向世人汇报这一重大发现这份设计中运用了哪些认知策略呢?我们逐一地分析下。这份设计学生运用了预测、创见这两类高阶认知策略,为了完成这样的认知,学生需要建立假设,对概念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进行推理,给出不同类型的证据,验证观点。
我们来对比这两份设计,明显第二份设计运用高阶认知策略,更有助于学生对动植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命繁衍这一概念本质的理解。

这个案例给我带来了什么启发呢?
通过认知策略差异的分析可以帮助判断项目化学习的质量。任何一个项目化学习,我们只要看它主要的认知策略是什么,就能大致了解其学习质量。如果连一个高阶认知策略都找不到,那么这样的项目化学习的质量就是有问题的。当然,上述六类高阶认知策略在使用中都会涉及大量的低阶认知策略,没有这些低阶认知策略对大量背景知识、概念知识、已有经验进行搜寻、组织、比较、分类等,就几乎无法使用项目化学习所要求的高阶认知策略。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项目化学习,能做到运用高阶认知促进低阶认知学习,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提升项目化学习的质量。项目化学习中非常强调高阶学习和低阶学习的整合,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全部都是低阶认知策略,也不能全部运用高阶认知策略。如果都是低阶策略,学生无法产生思维的碰撞和高层次的思考,项目化学习就失去了价值;如果都是高阶策略,没有大量背景知识和相关技能作为支撑,项目化学习就无法深入。为此,从驱动性问题到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的设计,都要非常注重高阶认知策略和低阶认知策略的搭配。此外,这六类高阶认知策略之间是可以组合的,比较复杂的项目化学习往往会同时涉及几种高阶认知策略。

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像这样的例子本书中还有很多,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丨陈素平名师工作室

推荐阅读


1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夏雪梅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

张悦颖 夏雪梅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往期文章
 

活动预告 | 体育教师“五课”能力——从备课、上课、看课、评课、说课谈起

阿奇的故事——一套面向全体幼儿的预防性社会性发展课程

新书速递 | 送给未来的你

新书速递 | 认为小学英语教学难?用思维导图试试!

新书速递 | “后疫情时代”的早期服务质量与领导力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逛一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